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登录 | 免费注册 |

水下打捞沉船关键步骤实现无人作业
2012-6-28 18:20:57 来源: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网信息中心

水下打捞沉船关键步骤实现无人作业
——中国打捞事业迎来新技术革命
  6月26日,由交通运输部投资,上海打捞局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研发、国内首创的“水下导向攻泥器” 在上海举行交接仪式。通过这台机器,打捞技术员只需坐在水面上的控制室里,通过电脑显示屏就能完成水下钢缆穿引的关键性施工过程。这标志着,过去十几名潜水员在水下奋战几十天的传统型打捞作业模式将一去不复返,水下打捞沉船关键步骤可实现无人作业。 
据介绍,这台长9米、宽4米、高4.5米的水下导向攻泥器可以在200米深的水下作业,最长钻进距离达到100米,在泥土中的掘进速度最快可以达到每分钟1米。例如,一艘船底宽60米的巨轮沉落在200米深的水底,用水下攻泥器穿梭钢缆,理想状态只需花一个小时就能完成一根钢缆捆扎,而往常至少需要4名潜水员用高压水枪顶进的人力作业方式在水下工作两天。如果河(海)床土质复杂,安装在钻头前方的探头还可通过声纳系统带领钻头自动绕开较硬的石块,改走松软的“道路”。 
据了解,以往潜水员在水下作业时,受到漂流的鱼网、塌方的威胁,安全难以保障,使用水下导向攻泥器的新技术后,大大降低了潜水员的工作风险;其次,过去在打捞船体时,靠的是潜水员的体力,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速度慢,现在只需要坐在水面上的监控室里,通过三个电脑显示屏和71个按钮就能迅速完成工作,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此外,过去潜水员的工作时间受水流影响很大,每天仅能工作6至8个小时,现在有了机器设备,则完全不受潮汐影响,可以实现24小时工作。

相关热词搜索: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上一篇:哈尔滨工程大学新增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下一篇:中船重工701所进军极地高技术捕捞加工船舶设计领域

我来评论已有0条评论,点击全部查看
我的态度: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