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长江以南最大的地震勘探资料研究中心,过去的两年间,海油发展钻采工程研究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下称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经营形势不大好,日子相当不好过。面对上级下达的生产经营任务,所有人心里都沉甸甸的。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一次报告会上,地球物理研究所向员工提出这样的口号。改革不能自乱阵脚,困难面前更是不能低头。如何挽救困局?经过讨论,他们决定服务、技术双拳出击。 过去,地球物理研究所在进行地震资料分析成果的汇报时,总是等甲方过来听取,现在他们则主动过去汇报。遇到客户的项目经费没着落时,只要人力和机器资源允许,地球物理研究所也会先把活儿干了,然后再考虑费用问题,有时得知甲方在相邻区块也有地震数据资料时,还会主动为客户进行拼接处理,从而使提供的资料质量大大超过以往,并有利于该区块的后续研究,而这对于国外服务公司来说简直是难以想象。 地球物理研究所原本主要进行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但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常规处理已不能满足精细综合化的处理要求,而且单一的业务使得市场的可开拓性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为此,地球物理研究所开始致力于提供包括采集设计、常规处理、构造解释、反演直至提交有利目标的整个服务。 一体化服务能力的提升有赖于技术创新。去年一年,地球物理研究所就有14项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子课题和1项国家863子课题的研究成果通过了验收。以国内首个深水崎岖海底地震资料处理项目“白云深水区叠前深度偏移”为例,研究人员不仅首次成功开发了崎岖海底的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而且研发了基于振幅变化的多次波及噪音压制技术,填补了业界的空白。由此,地球物理研究所越过了深水崎岖海底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技术的追赶阶段,直接进入技术创新的新阶段。 崖城13-1是老油田,需要进一步挖潜增产。经过与国际某著名处理公司在资料处理、地震解释、数据反演等综合技术方面近两个月的激烈竞争,地球物理研究所最终赢得了该油田的综合服务项目,该项目将给地球物理研究所带来500万元的产值。“想不到,你们的技术水平比我们原来要求的还要高。”当项目完成时,合作方BP公司发来感谢信。 技术服务能力的提高,不仅拓宽了单位的业务领域,还进一步提升了地球物理研究所在地震勘探资料分析业务领域的声誉。2010年至2011年,地球物理研究所接连斩获雪佛龙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尼日利亚合作区块三维资料处理等四大海外项目。尤其是雪佛龙项目,处理面积达5000平方公里,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三维叠前时间偏移资料分析区块。 |
双拳出击:海油发展钻采工程研究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制胜之道
2012-7-17 20:18:28 来源: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网信息中心
相关热词搜索: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上一篇:加拿大主要反对党在中海油接管一事上尚未作出决定
下一篇:产学研相结合,关键在“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