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推动“二次跨越”的重要资源。对处于崭新历史起点上的中国海油来说,“人才强企”是实现“二次跨越”的重要保障,有什么样的人才,成就什么样的企业;“三基”工作是打造“百年老店”的坚实基础,有什么样的一线队伍,就造就了什么样的发展基石。 “十一五”以来,中国海油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育工作,通过强化实践锻炼、畅通发展通道、构建鉴定体系、实施系统培训、开展技能竞赛、完善激励机制等措施,全面提升了技能队伍的素质能力,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夯实了基础,做出了重要贡献。 站在“二次跨越”的新起点上,中国海油将继续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油气勘探、开发生产、深水工程、国际化等领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逐步建立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相一致,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队伍,打造一线“技能铁军”,为“二次跨越”强基固本。 战略引领队伍建设,夯实“百年老店”发展之基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工作,技能人才的职业素养和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技术创新等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实现“二次跨越”要依靠基层、保障一线,形成建设技能人才队伍的长期战略,才能不断提高技能人才队伍素质,夯实“百年老店”的发展之基。 “十一五”期间,技能人才队伍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操作岗位队伍发展平稳,数量日趋合理,质量稳步提升。大专以上学历技能员工比例从2005年的22.2%上升至2011年的37.1%,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一线队伍的“精锐化”。同时,操作岗位员工的年龄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平均年龄为33岁,与“职业黄金期”趋于一致,为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奠定了基础。 “十二五”开局以来,中国海油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方针政策,适应建立新型能源产业结构和“二次跨越”发展需要,坚持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岗位练兵、技能培训为载体,以技能鉴定为抓手,全力推进技能队伍建设相关工作,努力培育一支工种齐全、结构合理、技艺精湛、一专多能、作风过硬的技能人才队伍,为实现“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二次跨越”发展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制度促进队伍发展,巩固“二次跨越”腾飞之本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制定配合企业发展、激励员工自我提升的技能人才培养制度是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的基础。“十一五”以来,中国海油一直致力于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立法”,制度体系日趋健全,鉴定体系从无到有,评价体系不断完善,明确了技能人才的发展方向,激发了技能人才的成才热情。 制度体系日趋健全,相关保障不断完善。“十一五”期间,中国海油畅通了技能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鼓励技能员工沿着“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技能专家”的发展通道奋力攀登,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目前,中国海油已有高级工4316人、技师419人、高级技师75人,这些高技能人才为中国海油实现“二次跨越”提供了重要的一线支撑。 同时,中国海油还建立健全了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管理、特种作业证书、操作岗位员工持证上岗等制度,建立了技师及以上人员转新劳动合同制政策、技能竞赛获奖人员晋升职业资格制度和技师等高技能人才选拔及聘用体系。这些与技能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相配合的保障制度极大地调动了技能人才提升自我的积极性和奉献企业的使命感。 为提升基层单位技能人才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中国海油还出台了《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与实施细则》,完善了《技能竞赛获奖人员职业资格晋升管理办法》,鼓励基层单位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强化自己的基层队伍。 2012年,中国海油还建立了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成果评选制度体系、指标体系及奖励体系,利用技师协会和技师创新工作室,动员组织员工进行经济技术创新,并通过组织相关培训让基层员工掌握总结创新成果的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鉴定体系从无到有,鉴定工作扎实推进。为有效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国海油形成了以总公司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鉴定指导中心办公室、各片区单位考核站为支撑的职业技能鉴定组织体系,有效开展了建立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的基础工作。 “十一五”以来,中国海油形成了职业技能鉴定制度体系,包括职业技能鉴定制度、职业技能竞赛制度、技能竞赛获奖人员职业资格晋升制度、技师及以上人员转新劳动合同制、两级技能专家评聘制度、国家级技能人才选拔制度、中青年技师培训体系和高技能人才学习交流制度;培养了鉴定考评队伍,预计2012年考评员将达到1800多人;完成了标准教材题库开发;确定了《中国海油工种目录》,为职业技能鉴定提供了依据,也为制订用工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技能人才鉴定体系的建设为打造合格的一线技能人才队伍铺平了道路。截至今年6月30日,中国海油已经进行了2万多人次、53个工种的技能鉴定,各级别的取证人数达到9280人。 评价体系不断完善,技能专家脱颖而出。“十一五”期间,中国海油建立了所属单位技能专家评价体系,从岗位贡献、技能水平、创新成果三个维度共8项指标项对技能专家进行评价。 技能专家评价体系明确了高层次技能人才的选拔政策,优化了国家级人才的推荐及所属单位技能专家的选拔,让企业收获了丰硕的“人才成果”。目前,中国海油有享受政府津贴的技能专家2人,所属单位技能专家9人,全国技术能手11人。 练兵提升队伍素质,永葆“技能铁军”动力之源 技能人才队伍素质的提升,靠的是日积月累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靠的是技能大赛的持续开展和技能培训工作的扎实推进。在这些“练兵”活动中,一线鉴定站、考评员默默无闻的基础工作支撑着技能人才队伍素质的持续提升。 练兵竞赛如火如荼。“十一五”以来,中国海油各所属单位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帮助技能人才队伍“永葆青春”。其中,化学公司已经连续八年举办所属单位层面的技能大赛,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每月举办一次技术比武、作业区技能大赛,这些岗位练兵、技术比武逐渐成为了人才选拔的“绿色通道”。 在此基础上,连续四届的总公司技能竞赛更是极大地调动了技能员工学技术、练技能的热情。技能员工从最初参加行业大赛名落孙山到近几年屡创佳绩,日积月累的“练兵比武”功不可没。为进一步增强一线员工提高技能水平的热情,中国海油还建立了两年一次的技能竞赛长效机制,提高技能队伍的职业素养,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技能培训扎实推进。“十一五”以来,中国海油不断加大培训资金和人员投入,推进培训方式方法创新,通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师带徒等形式,扩大培训覆盖面,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中,操作岗位员工年人均培训学时由2005年的20小时/年提高到2011年的67小时/年, 提升了员工技能,保障了安全生产。 在加大培训力度的同时,中国海油还建立了高层次人才赴系统内外学习交流制度。2005~2011年,中国海油每年组织50人的团队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上海宝钢、东方电气集团、南车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学习交流,听取技能人才培养、班组建设管理等方面的经验,鼓励双方高技能人才切磋技艺。 2010年起,中国海油还每年组织一次中青年技师培训,共培训海洋采油操作工等7个工种、88人次。2012年,中国海油将把中青年技师培训的重点放在创新能力上,通过培训开发和挖掘技能员工的创新潜能,以系统、实效的培训快速提高中青年技师的整体素质和管理能力。 企以才治,业以才兴。海洋石油工业“二次跨越”的宏伟目标呼唤人才工作的新突破。中国海油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推进技能队伍建设,以人才开发的新成就促进公司的新跨越,铸造企业的新辉煌。 |
中国海油打造一线“技能铁军”强基固本助力“二次跨越”
2012-7-23 19:23:13 来源: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网信息中心
相关热词搜索: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上一篇:加拿大主要反对党在中海油接管一事上尚未作出决定
下一篇:产学研相结合,关键在“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