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引航”福安船舶业
2012-5-18 12:50:35 来源: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网信息中心
船舶市场低迷,福建长兴造船厂通过产品市场定位和技术创新赢得市场。 福安市环澳、东海、申银三家船舶有限公司不久前达成资源整合、重组、改制的协议,这是福安整合船舶业抱团取暖迈出的第一步。据了解,在这个过程中,也有被物色企业由于各种因素中途退出。这就是业内专家常说的行业的发展往往受到传统思想的制约。为破解船舶企业最大的思想障碍,福安市邀请行业专家前来“把脉”。
专家的洗脑计划 郑源,从事船舶行业20多年,在船舶厂工作16年,2005年至2010年在省船舶工业集团公司重点企业福宁船舶公司任职。2010年4月调到福安市政府任科技副市长,主管船舶工业。 刚上任时他到船舶企业调研,感到与自己在搞这行业时的想法差距较大福安民间船舶业主没有自己的主打产品,生产模式往往就是跟风;市场兴旺时,什么船都会生产,也能卖得出去,但到市场疲软时,就会产生很大风险。 “什么船都能生产,是不切合实际的。你们生产的都是普通船,别人也会生产,没有市场优势……”不管在每次的科研调研会,还是船舶工业汇报会上,郑源经常这样告诉船舶的同行。 如何让福安船舶业破茧重生、脱胎换骨?这是摆在他眼前的难题,也是未来福安船舶业发展必然之路。郑源精心谋划着给福安同行洗脑的计划,组织福安骨干船舶企业代表到浙江、上海、江苏等地船厂参观学习,同时积极参与造船模式的研究,探索适合福安造船业资源条件和人文环境的现代造船模式基础管理体系,促进福安造船业从传统造船模式向现代造船模式转变。
市场定位逐渐明晰 福安是我省四大船舶修造基地之一。福安船市曾一度火爆,当时浙江、江苏船企纷纷前来取经。有的老板甚至带钱来抢“商机”。浙江德胜公司先是买福安船搞中东航运,后又直接投资租赁福安船厂搞起了船舶生产。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2000年之前来福安淘金、取经的江浙船企,如今令人刮目相看。转眼间,高新现代化造船业在江浙沿海乡镇拔地而起,发展规模与速度让人惊叹。船舶制造不单单是资本密集,而且在科技等综合配套性要求比较高,江浙一带有着资金、技术、管理等先天优势,发展速度自然快。 通过多次考察、交流,福安船企老板们认识到自己的差距,也明白了粗放型生产、技术含量不高的企业终究被淘汰,只有生产技术新有高附加值的船舶,福安船舶业的未来才有出路。 2010年起,福安市船企向两个方向发展。“公、铁”两大桥以上船坞,主攻海洋工程船和成品油船;大桥以下的大船坞相对不受吨位限制,建造散货船、集装箱船等船型。船企的发展方向明确了,产品出来了,郑源看到未来发展希望,如释重负地笑了! 为了给企业信心,他通过在船舶行业多年工作的“人脉”,及时帮助他们攻关船舶的贸易。新加坡老板来了,马来西亚老板来了…… 福宁船舶重工,研发出用于辅助海上钻井平台作业的59米海工船,已被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船东订了8艘,每艘造价900多万美元,其中4艘已交付。华海船业的海洋工程船也有8艘出口印尼。中正集团生产的“全回转”船、破冰船和环澳船厂的液化气船,也都走出创新的路子。在国内外市场整体疲软下滑之际,这些公司生产的船只仍然供不应求。
上规模 促总量 成集群 去年,宁德关于扶持船舶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福安关于扶持船舶工业重点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相续出台后,郑源组织相关部门、企业参与编制了福安市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坚持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立足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从发展目标、规划布局、整合提升、政策扶持多方面狠抓落实。 福安船舶工业明显提质增效。2011年实现船舶修造产值55。87亿元,同比增长6。9%,占全省三分之一,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产值34。56亿元,同比增长9。8%。 今年船舶行业面临三大考验发展低谷,产能过剩,金融紧缩。但两年的转型升级提高了福安船舶抗风险的能力。据统计,第一季度福安43家船舶修、造、拆企业及上下游关联企业135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1。69亿元,同比增长21%。 “方向明确了,下一步要朝着上规模促总量更加齐心协力地努力。” 郑源说,他准备为福安船舶战略合作模式引进一批有技术的、有管理的人才,争取培育一至二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力推进造、修、拆及船舶物流等,提升船舶工业核心竞争力。 目前福安市船舶工业逐步形成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从业人员65000多人,船舶修造专业施工队近50家。郑源表示,近期有央企对福安船舶业感兴趣想投资参与,中铁物资集团也表示愿意帮助解决福安船企在建造船舶项目上的困难,最多可以提供80%以上资金帮助。
|
运能过剩 价格战
相关热词搜索: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上一篇:口岸船舶40车/680客&危险品滚装船下水
下一篇:泰州中航首制3820TEU集装箱船进坞合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