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登录 | 免费注册 |

订单荒 融资难 成本升 中国造船业洗牌成定局
2012-7-16 11:15:18 来源: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网信息中心

    日前,浙江台州规模最大的出口船舶企业浙江金港船业有限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这也是继宁波恒富船业有限公司和蓝天造船集团之后,第三家大型造船厂破产倒闭。订单荒、融资难和成本上升是压在船企身上的“三座大山”,未来两三年中国造船业或将进入冰冻期。在这轮危机中,国内大量的中小型船企倒闭或者被兼并,造船业必将完成洗牌。

  订单缩水船企举步维艰

  《香港商报》报道,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分析师夏晓雯表示,现在造船业的危机源于订单“荒”。此前接到的老订单已经消耗殆尽了,而新订单却迟迟不能到位。订单的大幅缩水使得船厂的经营举步维艰,福建、山东、江苏等造船大省陆续陷入开工不足或者停工的困境,部分船厂甚至破产倒闭。

  产能过剩缘于无序管理

  与订单极度萎缩相对应的是中国造船业的产能过剩。在2004年-2010年造船业一路高歌的阶段,银行资本、民间游资纷纷扑向造船业,有的是“一夜之间建船厂”,大量的中小企业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成立起来的。

  据统计,从2006-2010年,中国30万吨产能的船企从7个增加到33个,10万吨船坞船台从17个增加到59个。产业集中度也随之出现了大幅下降,2006年前十大船厂产量占全国产量比重为68%,2011年下降到38%。

  而日本前十大船厂产量占比是58%,韩国则高达94%。正是供需两方的极度不平衡造成了如今造船业的现状。

  值得一提的是,在部分船企老板看来,行业产能过剩跟政府的无序管理有着一定的关联,因为“政策只见振兴不见规划”。2009年6月,工信部公布《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要求加大生产经营信贷融资支持、增加船舶进口买方信贷投放、鼓励购买弃船等。这份细则亦提出,到2011年造船产量达到5000万吨。结果,地方政府和银行对民营船企大开绿灯,“因为企业会交税,有利于地方政绩。”

  融资难或为最后一根稻草

  海昌造船总经理助理杨绍顺认为,融资难或许是压倒船企的最后一根稻草。身处困境的欧洲银行就在逐步关闭船舶融资大门。世界最大的船舶融资银行——德国北方银行提供的船舶贷款,2008年接近600亿美元,2010年只有300亿美元,2011年更是进一步缩减到200亿美元左右。

  这样的变化,意味着造船厂的资金量正在迅速减少,而船企即便接到了订单也需要垫资建设。可是,如今几乎所有银行都把船舶业列入“黑名单”。对于银行来说,自2011年之后造船业产能过剩的现状,导致他们除了国营大船厂外,很少给民营船企贷款。

  本次危机远比2008年严重

  在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国造船业曾出现过一次危机,但这次危机并没有让船厂意识到危机的来临。这次危机远远要比2008年那次严重。但这也许仅是造船业冰冻期的开始。自2004年步入上升周期后,造船业的发展很风光。然而,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尤其是去年年底以来,造船业明显下滑,企业纷纷勒紧裤腰带,不少民营造船厂破产倒闭。

  在这轮危机中,造船业必将完成洗牌。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高博轩表示,严峻的生存环境,将导致国内大量的中小型船企倒闭或者被兼并,而国内船企绝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此轮危机中,大量船企关闭是不可避免的。

相关热词搜索: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上一篇:口岸船舶40车/680客&危险品滚装船下水
下一篇:泰州中航首制3820TEU集装箱船进坞合拢

我来评论已有0条评论,点击全部查看
我的态度: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