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登录 | 免费注册 |

熔安动力:发展速度与效益同步
2012-6-11 18:22:22 来源: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网信息中心

4年前,总投资46亿元的熔安动力船用低速柴油机项目落户合肥,这是金融危机时期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后,国家批准的第一个船舶工业项目。4年来,国际航运业整体仍处于大周期底部复苏阶段,熔安动力却迅速崛起,创造了同行赞誉的“熔安速度”。熔安动力成功的奥秘何在?又是如何抵御市场“寒冬”的?近日,笔者走进该公司寻访了答案。

    以快取胜  新秀加速崛起
    在熔安动力大功率船用低速柴油机生产基地,加工、预装、总装各环节正有条不紊地运转。总装车间里,员工正在检测一台配套40万吨级超大型矿砂船的低速柴油机,它将沿派河由巢湖经长江出海,交付巴西淡水河谷矿业公司。
    “这是我们向淡水河谷交付的第10台大型柴油机。去年底第9台同型机交付时,公司累计产量就突破了100万马力。”熔安动力规划总监冯建军说,对于任何一个船舶造机企业而言,首次突破百万马力有着“鲤鱼跃龙门”般的里程碑意义,“这不仅仅体现了发展规模,更意味着公司正式跨入成熟造机企业行列。”
    一系列数字诠释了这个业内新秀“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和实力:2008年6月,打下建厂第一根桩;2009年10月,成功交付首台机,仅用时16个月,被誉为刷新业内纪录的“熔安速度”;2010年,交付10台柴油机;2011年,生产柴油机40台,累计产量突破百万马力,实现了非同小可的“一跃”。而为了实现这一“跃”,日本石川岛播磨重工用了14年,韩国现代用了7年,而熔安动力仅用了2年时间。
    “熔安动力的快速发展与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特别是合肥市改造派河航道‘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熔安动力总裁邹志明深有感触地说,“以快取胜”也因此成为熔安企业文化中的核心内容––快速建厂、快速出产品、快速占领市场,“凭借速度崛起,熔安动力打消了业内曾经的质疑,更加坚定了自身的发展信念。”

    多元经营  应对市场“寒冬”
    在大件加工车间,一台长40米、高15米、宽20米左右的数控机床正在打制柴油机机座。“这台从德国引进的数控机床,技术水平世界领先。”冯建军说,“后续还有3台同号机床将陆续安装到位,熔安动力也将成为国内拥有顶级数控机床数量最多的企业之一。”
    “先进装备的到位,大件加工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不但为建造高质量、高品质的柴油机奠定技术优势,也为多元经营、加工其他大型部件提供硬件保障。”邹志明表示,去年以来,复杂的经济形势对船舶业的滞后性影响全面显现,市场需求减少,企业的日子普遍不好过。今年,熔安的主机订单量同比减少了三成。
    为应对当前的市场“寒冬期”,熔安动力顺势调整了经营策略。“年初就专门召开会议,提出‘一业(柴油机)为主,多元经营,齐头并进,统筹兼顾’的应对策略,董事长提出要学会‘冬天卖冰激凌’,即通过降低成本、内强管理、外拓市场来增强企业抵御严酷冬天的活力,不断发掘新的增长点。”邹志明说,在生产任务减少、产能相对过剩的情况下,公司充分利用重大装备制造的能力,调动员工队伍潜能。
    “比如,我们正着手开发合肥地铁建设要用的盾构掘进机。”邹志明说,熔安动力已与中铁隧道装备公司在合肥签署合作协议,初期计划年产盾构机5至10台,项目全部达产后,将实现年产盾构机约20台,产值达6亿元。“这不但为公司寻找到新的利润点,还带动了地区装备制造业及配套产业的全面发展。我们将继续利用设备优势开发非柴油机项目,如船用轴系、港口机械等。”

    调整结构  坚持优质发展
    笔者穿过主厂区,来到位于生产系统的末端––港池,两艘大船正并列停靠待发运主机。工作人员指着池边一块空地说,这本是一个项目工地,因受市场不景气的影响,公司加强内部管理,开源节流,对不影响整体生产的该项目实行了暂缓开工。
    当前,国际船市持续低迷,受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波动等不利因素影响,加上普遍面临用户推迟接货、延迟付款等问题,国内主机制造企业经营成本压力增大。不过,这也给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和战略布局提供了机遇。“我们以此为契机,探索并重塑新的管理体系与生产运营组织体系,不断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提升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熔安动力董事长邓辉说。
    针对小型船用柴油机市场节能环保的新需求,熔安动力迅速反应,找到了小型机环保达标以及成本控制难题的解决方案。短短几个月,熔安动力完成了新型机的引进、消化和技术转化工作,生产出的环保小型柴油机受到市场的欢迎。降本增效上,熔安动力在优化人员结构、提高人均效率、降低制造成本等方面苦练内功。
    “近几年,全行业将处于周期性需求恢复、供给消化的阶段。此时练好内功,一旦经济形势稳定好转、贸易增长,新的造船高峰来临,就可在更大的舞台上一显身手!”邹志明底气十足。

    以快取胜  赢得市场
    现代社会有个特点,就是节奏快。时代在快速发展,市场在瞬息万变,机遇又稍纵即逝,企业竞争也随之出现了一种规则:以快取胜,敏捷者胜。如果反应迟钝,按部就班,企业就会输在起步上,输在速度上。作为船舶造机的新秀,熔安动力2011年就生产了船用柴油机40台,累计产量突破百万马力,创造了一个“快”的“神话”,用事实注释了以快取胜这一市场竞争的规则。
    以快取胜,赢得市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及时预见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对市场变化迅速做出反应,快速进入市场。近年来,大凡有所作为的企业都在实行速度战略,以获取利润,这包括在不损害未来利益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获得价值。米兰·昆德拉认为,快与企业效率对等,快更与企业活力对等。企业静如止水,或似缓缓流动的溪水,就一定缺少冲击力。相反,企业如果具有大河奔流的壮阔之势,就会一往无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已进入全新时代,过去赢得竞争优势的方式,如成本、质量、技术等等已收效甚微。而且,竞争不再局限于谁吃掉谁的问题,而是比谁的速度快。速度快,企业就能抢先抢到最好的资源,获得最好的回报。而速度意味着市场份额,意味着利润,意味着企业在新进市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从这个意义上讲,以快取胜还需要敏捷地捕获发展机会。慢半拍,就会输在“起跑线”上,更不可能抢占先机。
    有人说,机会就是从身边飞驰而过的一匹骏马。当它经过时,如果企业能跃然马上,必将获取奔腾的速度。否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竞争对手绝尘而去。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企业更应该运用以快取胜的规则,以赢得新市场。

相关热词搜索: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上一篇:江苏海泰船舶产品渐走欧洲市场
下一篇:MTN将为更多船舶提供全球电视

我来评论已有0条评论,点击全部查看
我的态度: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