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韩国在全球的船舶订单量方面数一数二,然而最近传统船舶的新造市场呈现下滑趋势,中国的造船业也面临难关。 根据韩国三星经济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员指出,在技术方面,中国劳动者的人均船舶造船量与韩国及日本相比仅达30%,该数值表示的是造船厂的生产量,且中国的船配件本土化率也仅达到60%。 不过中国的造船业界近日在高附加值船舶及海工领域,进一步加快了进军步伐。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鉴于获得过本国的LNG船订单而建造的经验,从国外成功获得了首份LNG船出口订单;去年9月,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CSSC)属下的上海船厂船舶获得了2艘+2艘钻井船订单。除此之外,中远船务集团、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等几个企业为了获得钻井平台(Tender Rig)、半潜式钻井船等订单而加快步伐。 在中国政府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国海油)的帮助下,海工领域,为确保技术水平做出不懈的努力,中国海油到2015年要进行的油田开发项目为30多个,在此过程中需要70多座海洋平台、10多艘新造/改建FPSO。 如果,中国造船企业确保了海洋装置建造能力,那么以后中国会获得更多的订单。 韩国三星经济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员指出,韩国超过中国确保世界第一位置的时间最长为5年,因此韩国业界应该在这5年的时间里充分利用世界顶级水平的技术及南海岸造船产业集群的产业生态竞争力,应提前抢占节省燃料的亲环境船舶及高附加值深海领域。 |
中国海洋工程技术水平快速提高
2012-5-14 8:54:57 来源: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网信息中心
相关热词搜索: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上一篇:船企船东应“技术抱团”
下一篇:深水船舶市场未来5年将大幅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