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登录 | 免费注册 |

中国须加快数字与绿色造船步伐
2012-6-13 21:11:10 来源: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网信息中心

 在日前于上海召开的第三届中国数字造船与绿色造船发展高峰论坛上不少专家指出,船舶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在于构建现代造船管理体系形成比较完整的造船管理总体框架。数字化不仅仅是简单的软件系统,更是企业的关键平台。我国船企应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再接再厉,集成先进的管理理念,开发应用先进实用的软件,提升造船信息化水平,为我国早日成为世界造船强国作出贡献。

  尽快缩短差距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我国在数字化造船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一些大型造船厂正在逐步实现船舶产品开发、设计、建造、管理、经营和决策全过程的数字化。尽管如此,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与日、韩等造船先进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对此,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伍朝辉表示,在现有造船模式下,船企日常生产中存在着一些亚待解决的问题,如从三维建模转换到为生产所需的二维图纸费时费力,设计成本高,且不利于设计变更时的及时处理。同时,工艺规划、设计与建造资源的关联度也不够,对工艺方案的可行性缺乏必要的验证;物料清单(BOM)的划分不够精细,船企尚未与供需方建立对应关系,不利于托盘集配和配送的精细化管理;二维图纸仅对中间产品的最终状态提出了要求,而对工艺过程缺乏详细指导,现场作业人员不但需要看懂图纸,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翻阅图纸,掌握设计工艺。由于现有用工方式已对工艺设计的深度和表达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造船业必须对工艺设计的模式和方式进行变革。

  抓住核心环节

  在论坛上,不少专家认为,船舶企业应紧紧抓住构建现代造船管理体系这一核心进行信息化建设,该体系包括目标管理体系、组织分工体系、造船主业务流程体系、大中小日程计划体系、数据编码体系、设计图纸信息体系、设计管理体系、生产工时反馈分析体系、物资采购管理体系、物流配送管理、公司资源管理体系和岗位权限设置体系等。
  同时,船企还应理顺造船管理核心业务流程,建立全面的造船业务数据库,进行精益化、系统化、标准化的作业任务研究;通过将资金预算信息、合同信息及执行信息集成,将其纳人流程并进行报表分析控制,实现公司整体成本管理过程的规范、集成和精细化控制,为领导层的快速决策提供依据,实现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管控。船企还应利用各应用系统的大量数据建立有效的分析模型,及时掌握船舶建造情况,合理评估分析计划与实绩之间存在偏差的原因,以对比结果为依据,做到数字化预测,实现智慧造船,努力向智慧化、移动化、精益化和适应商业模式变化的造船信息化趋势靠拢。

相关热词搜索: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上一篇:船企船东应“技术抱团”
下一篇:深水船舶市场未来5年将大幅上升

我来评论已有0条评论,点击全部查看
我的态度: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