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登录 | 免费注册 |

中国海洋旅游产业前景辉煌
2012-7-6 15:21:11 来源: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网信息中心

7月11日是中国国家“航海日”。受国家“海洋战略”强力推动,中国海洋旅游产业迅速崛起,以海洋历史重塑为牵引,以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依托,商业模式清晰,呈现出多区域、多元投资主体、多市场、多行业的跨越式发展。从根本上讲,“十二五”期间,西太平洋目标市场需求持稳向好,预计2013年起,中国海洋旅游产业将实现全面辉煌。

海洋旅游是指发生在海滨地区、近海、深海、大洋的各种旅游休闲现象,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海洋旅游建设,包括酒店、餐饮、滨海别墅等;二是滨海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旅游码头、零售业等;三是旅游活动,分为滨海型和海洋型,前者包括休闲游船、海岸生态旅游、邮轮旅游、潜水、休闲垂钓等,后者包括深海垂钓、游艇旅游等。长期以来,滨海旅游业稳居中国海洋经济总产值前列,是当之无愧的龙头产业。

“十二五”规划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亦确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进一步明确“推动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这非常清晰地表明––上海、深圳、天津等发达地区必然全力发展高端服务业,拉动区域制造业转型与升级,必然以海洋旅游为先导,全力塑造滨海新型优势产业,如高端商务、度假会展、滨海地产、邮轮旅游等。

海洋旅游产业的基本面十分扎实,得力于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全面开展,亦受益于旅游和度假房地产业的快速兴起。现在,海洋旅游完成了4个转变,一是从滨海观光转变为滨海度假;二是从近海休闲转变为远洋度假;三是从滨海景区、观光旅行社业、酒店业等为主的传统产业格局,转变为以海洋旅游装备制造业、邮轮供应商、滨海度假物业、度假会展为核心的新型产业格局;四是从政府投资为主体,转变为政府、民企、外企多样化投资主体。

海洋旅游产业最突出的亮点有三。一是海洋旅游装备制造业崛起,邮轮帆艇将陆续实现国产化,切实提升船舶制造业发展水平。目前,中国完全有能力建造10万吨级以上的豪华内河游轮。近期,厦门启动建造国内第一艘10万吨级豪华海洋邮轮,总投资约31亿元,整体风格遵循中国民族风格。全球共有60多艘中大型远洋邮轮,装饰风格全部是面向欧美游客的,没有一艘是“中国风”。如果厦门邮轮到2018年如期完工,运营良好,那么,最后攻克 “邮轮内舱装饰”这一最富于创造性的环节,标志着中国邮轮产业登上了世界顶峰。

二是航运产业集群和旅游产业集群的交融越来越理想。比如,海洋旅游综合体的开发逐渐成熟,大型乘客集散中心、大型购物中心、娱乐餐饮、酒店、别墅区等功能集聚,综合体开发的水平和层次越来越高。

三是滨海旅游城市的免税业异军突起,从免税店铺经营,提升为免税城、免税购物街等商圈经营。先零售,后批发,再进行大宗商品贸易,从邮轮游客,到度假游客,再到有组织的商品采购团,从旅游购物逐级提升为自由贸易,从邮轮码头逐渐发展为自由贸易港,从港口的生活服务业升级为自由贸易港的高级生产性服务业,目前,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超常规发展,主要受益于免税业的强力撬动。

海洋旅游的商业模式清晰,分为两种。一是“滨海旅游综合体+邮轮(游轮)”,港口企业可以通过自建(租用)邮轮游船,自建邮轮码头,自主区域开发,统一协调,统一管理,采用“港船一体化”运营、区域综合旅游地产开发的新模式。二是“滨海旅游综合体+邮轮(游轮)+航运”,利用专营权的垄断地位,基于港口综合开发,利用旅游盘活航运,利用航线串联景区,利用客运引领货运。上述两种模式,能够实现企业效益的高成长性和高利润率,必将成为资本市场新的投资焦点。

由于海洋旅游产业横向布局,航运业、港口业、房地产业、能源业等跨行业、跨市场的大型集团纷纷进军海洋旅游,整个市场已经处于大众化旅游的末期,市场竞争性极强,自由化程度很高,因此,建议,政府应减少对市场干预,充分尊重市场的积极竞争,充分尊重滨海旅游投资特点,充分依靠民间资本进一步刺激海洋旅游发展。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海洋旅游产业崛起,具有深厚的海洋文明基础。中华民族是世界独特的“陆海并重”的伟大民族,同时拥有灿烂的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中国是和古希腊媲美的海洋文明古国,海洋旅游是主题旅游,产业振兴的灵魂便是海洋文明的历史学重建。笔者将之比喻为“海上故宫”的国家级海洋博物馆,已经正式全面启动,中国海洋产业的文明基础已经完备。未来3~5年,中国海洋旅游将走向全面辉煌,标志着中华民族“重回海洋”。

相关热词搜索: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上一篇:船企船东应“技术抱团”
下一篇:深水船舶市场未来5年将大幅上升

我来评论已有0条评论,点击全部查看
我的态度: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