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登录 | 免费注册 |

海洋工程装备行业2011年投资策略
2012-2-20 22:27:19 来源: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网信息中心

      全球油气需求增加强劲,预计高油价的时代将不可避免到来。全球经济开始复苏,带动石油需求增加,产油国的供给增加相对有限,推动油气价格上升,其触及到海洋油气开采的成本底线,将刺激海洋油气开采。

  陆地油气勘探增长减缓,海洋油气勘探成果丰硕。根据ISH数据表明,在过去10年里,全球新发现的油气中,50%以上的数量储存于海洋。我国油气需求缺口加大,开发步伐加快;海洋油气资源丰富,前景乐观。工业和交通运输对油气需求增长迅速,使得我国油气缺口迅速增加,而海洋石油在我国油气储备比率占比很高,海洋石油开采前景乐观。海洋油气维系国家油气安全,开发海洋石油有利于国家领土完整。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尼等南海周边国家,与西方公司在南海海域合作钻探了约1380口钻井,大约八九成位于我国南海海域。

  世界海洋工程设备使用年限过长,未来十年设备更新率高。全球海工设备使用20年以上的设备占比70%以上,未来其设备更新数量巨大。海洋工程设备景气度迅速恢复,未来订单数量有望增加。海洋工程设备的设备使用率见底反弹,其租金价格已在筑底,未来海工设备订单有望增加。国家政策扶植海工程发展,深海油气设备技术突破。5年海工投资超过1200亿元,新建油田30+,建造平台70+,新建10+艘浮式生产储油装置(FPSO),投资总量每年将以100亿元以上速度增长。“十二五”期间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规划将支持海洋工程发展。

目前国内从事海工装备制造相关的公司有三类:设计类、三大海工装备制造类、海工装备配套类。国内深海海工设备短缺,深海设备需求前景巨大。目前我国主要海洋开采设备集中在400m以下,深海石油资源丰富,自有深海设备仅一台钻井设备和一艘铺管船,未来深海设备需求巨大。

 

投资要点

  海洋工程装备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全球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储量的减少、以及地缘政治和投机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今年石油价格的迅速飙升。而对于高额利润的追求,导致了由公司E&P支出的增加,同时陆上和浅海油气产量增长的约束,导致越来越多的支出向深海倾斜。对于深海钻采设备和生产设备来讲,一个需求快速增长的时期已经到来。

  钻井平台的增长有订单量和日费率的绝对保障订单量和日费率是跟踪行业最重要的两个指标,订单量的持续增加和日费率的持续上升都将保证钻井设备行业持续的景气。订单量方面,08年到现在为止,已经有30座钻井设备的订单,这种态势预计今年将难以改变。日费率方面,Jackup和Semis的日费率与油价有高度的关系,油价的大幅攀升必将带动钻井设备日费率的上升。

  采油装备的主流FPSO是未来增长的重点FPSO、TLP、SPAR是最主要的采油设备,而TLP和SPAR主要位于USGOM(该区域FPSO比较少)。其余国家现在主要是FPSO。未来,USGOM油气储量将处于下降的态势,因此TLP和SPAR的快速增长实现的可能性不是特别大,只能是油田的更新改造导致的需求。而FPSO将是未来增长的重点,边际油田、深海油田的大量的勘探开发支出,将极大地促进FPSO的需求量,对于新建和改造来讲,未来新建FPSO的数量将增长更快,所占全部FPSO的比例将逐步上升。

  我国海洋工程兴起投资建造热潮从钻井设备和采油设备的生产商来看,大多数都是日本、韩国、新加坡的船企;从设计商来看主要是美国、挪威、荷兰;在承包商方面主要是美国。我们在海洋工程设计、建造、承包等方面的实力均还比较薄弱,而且建造的订单量也不算太多。但是,海洋工程行业的高利润绝对是一个值得深挖的“金矿”,对船舶工业来说,海洋工程未来发展的空间还相当大。因此,今年来,在我国沿海地区兴起了一股海洋工程基地建设热潮,在青岛、大连、曹妃甸等地,各企业上了很多海工项目。

高油价注定带来海洋工程大发展。我们认为此次行业繁荣的条件比第二次石油危机时代的基础更加稳固:油价需求更坚实、陆上和浅海储量的约束、深海开采技术更进一步发展等等,而不仅仅是由于战争而引起的供给的减少。同时,根据油价与海洋工程订单量时间关系我们看出,二者之间的时间差距并不大,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所以我们预计,在石油价格高涨的时期,海洋工程的订单量将大增,从而促进行业的中期甚至长期的繁荣。

 

投资策略

    我国海工装备迎来历史性发展大机遇,早在《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海工装备就被当作优化国内造船企业产品结构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而不断提及;今年10月,国务院提到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海工装备被重点提及。我们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海工装备将迎来历史性发展大机遇。

    油气资源开发由浅海到深海,石油和天然气仍是未来世界很长一段时间内能源消费的主要来源。而目前陆地油气资源探明率70%以上,海洋油气资源探明率仅30%左右。据剑桥能源咨询公司统计,2009年海洋石油产量占全球石油总产量的33%,预计到2020年这一比例升至35%。寻求资独立和开发技术水平的逐年提升,使油气资源开发从陆地转向海洋、浅海转向深海成必然趋势。

    世界海工装备风生水起,虽然不同机构对未来几年全球每年在海洋油气开发方面的投资力度预测稍有不同,但基本维持在3600亿美元左右。我们预计,未来3年海油油气开发支出仍能以年均15%左右复合增长率增长。一般来说,深海油气勘探开发支出包括海底井(35%)、海底设备(8%)、平台(26%)、管道及控制管线(29%)等。据DW预计,2010~2014年每年开发海洋油气的新增设备投资将达到450亿美元左右。海洋风电安装、“可燃冰”勘探开发、海水淡化等有望成为海工装备的新领域。

国际海工装备的诞生,从设计到生产过程已经高度分工,欧美企业把持了高端海工装备的基本设计和高端海工装备配套设备的生产。新加坡的胜科海事、吉宝在钻井平台制造和各类装备维修、升级方面占有优势,韩国的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等则在FPSO、钻井船制造方面领先市场。我国的中集来福士、大连船舶重工、中远船务和外高桥造船等在钻井平台、FPSO、海工辅助船制造上开始崭露头角。

    中国军团群雄并起,逐鹿海工,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在2005年之前把持国内市场海工装备制造的90%以上,而后局势大变。中集借来福士入海工装备之“蓝海”成为行业翘楚,中远船务由修船转身海工装备制造之后迅速崛起。振华重工携港机之利进身海工装备,招商局重工、韩通重工、熔盛重工、太平洋造船等地方和民营企业亦纷至沓来。

相关热词搜索: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上一篇:华东船厂业务量递增 预计今年修船产值达2亿元
下一篇:提高本土化率应从构建海工供应体系开始

我来评论已有0条评论,点击全部查看
我的态度: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