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江苏沿海大开发之势 南通快步迈进“江海时代”
2012-6-26 19:22:32 来源: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网信息中心
到今年6月10日,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已实施3年时间。在过去的3年时间里,大开发、大发展的浪潮席卷南通沿海地区,借助“江、海、桥、港”等诸多优势,与上海一江之隔的南通华丽转身,伴随着深水海港的建设推进,一举由“江河时代”进入“江海时代”。
四大海港并进 沿海开发,港口建设是龙头。今年5月24日,来自卡塔尔的全球最大型号LNG船“阿米拉”靠泊洋口港卸载作业。从去年5月24日LNG项目正式运行以来,洋口港已安全靠泊LNG船26艘,其中全球最大的QMAX型LNG船10艘。中石油江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负责人据此表示:“超大型LNG船舶能常态化顺利进出洋口港,说明这条航道是十分可靠的。” 在洋口港,10万吨级航道、10万吨级LNG专用码头建成投入使用,南通市成为我国重要的液化天然气中转基地; 在吕四港,大唐吕四港电厂5万吨级散货码头正式投运,10万吨级挖入式港池围垦如火如荼; 在东灶港,5万吨级码头建设竣工,开始试运营; 在通州湾,综合开发战略规划编制完成,建港条件研究形成中间成果,围垦工程及起步码头建设正开展前期工作。 驱车临海高等级公路,宽阔平整,一路串联起珍珠般的城镇、园区、港口。3年来,南通全面构建沿海立体交通网络,重点通道向沿海延伸。去年12月24日,跨越长江、连接沪苏的崇启大桥建成通车。作为国家高速公路网上海至西安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交通节点工程,崇启大桥对打通沿海交通大通道,优化长三角地区交通网络体系,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以崇启通道开通为标志,南通沿海区域的交通条件正在加快改善。3年间,包括崇启大桥、平海公路、海洋铁路等在内的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继竣工,通洋高速、临海高等级公路、宁启铁路电气化改造、连申线等项目强势推进,沪通铁路可研报批和开工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海工三分天下 据统计,目前南通海洋工程产量已占全国三分之一,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造船完工量已占全国12.3%,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造船基地;风电并网发电装机容量约占全省的45%,日前又开工建设国内首个海上示范风电场。 今年2月14日,在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以中远海工为主研发的“深海高稳性圆筒型钻探储油平台的关键设计与制造技术”获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获得的首个国家科技进步最高奖项,也是南通市乃至江苏以企业为第一完成人获得的国家科技领域的最高奖项。 南通经济逐步从沿江向沿海积聚,2009年以来,南通先后4次举行沿海开发亿元以上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总数达800多个,其中新能源、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占六成以上,沿海前沿区域约占项目总数和投资额的三分之一。随着大唐吕四电厂、江苏LNG接收站、三一重工、赛得利差别化纤维、中化新材料、华峰尼龙66、恒大威尼斯水城等大项目的布局,沿海正在形成新兴产业集聚地。 据南通市统计,该市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民营科技型企业数位居江苏第一,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全省第一方阵,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去年首次达到全省平均水平。3年来,南通建成海工船舶等重点产业战略联盟,吸引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河海大学等重点院所在通设立科研机构。 围绕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定位,一条沿着黄金海岸线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长廊正呼之欲出。
集聚效应凸显 “南通市大力推进跨江联动合作,把握上海、苏南以及南方资本跨江、北上寻找发展空间的新趋势,主动进行接轨。”南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照煌在接受国内主流媒体采访时如此表示。 南通沿海前沿区域约2500平方公里,重点开发的滨海产业园区建成区面积已达195平方公里,部分园区已进入规模产出期。最近两年内,全市还将围垦滩涂36.5万亩,为未来产业发展蓄积充裕的土地后备资源。 为大力推进沿海开发,南通组建沿海开发集团公司和南通滨海园区开发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县级层面共建立融资平台15个,去年融资规模达到48.94亿元。采用海域使用权证作价入股、利用滩涂资源建立融资平台、海上构建物抵押融资以及国资大项目带动基础设施开发等方式,有力破解沿海开发融资难问题。积极推行政府债券、企业债券等新型融资方式,申请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2011年共发行企业债券37亿元。 目前,南通以苏通科技产业园、锡通科技产业园、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为代表的跨区合作共建园区已有7个,在谈园区合作项目8个。充分发挥两大国家战略导向效应、沿海前沿桥港建设的先期效应,对外对内开放迈入一个新阶段。沿海开发3年来,全市签约超千万美元外资项目中沿海县(市)区分别占53.3%和54.6%。
相关新闻 滨海港发展创下四个“第一” 在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的3年里,盐城沿海开发的亮点在滨海港,大项目在滨海港,未来发展的希望也在滨海港。在短短3年里,滨海港创造了四个“第一”。 ––江苏沿海第一个“起步就上10万吨”的港区。从江苏沿海的建港条件来看,滨海港-15米等深线距岸仅3.95公里,是江苏沿海-15米水深的距岸最近点,拥有建设10–15万吨级深水码头条件最好、投资最省的禀赋优势。依托这一优势,在江苏沿海的新一轮港口建设中,该县第一个提出“起步就上10万吨”的发展目标,并用一年半的时间,解决了“无规划编制、无行政支持、无建设资金、无投资主体”四大难题,完成了32项课题研究,拿到了18个支持性文件,2008年4月,10万吨级航道工程项目获得省发改委核准,从而确立了建设高能级大港口的发展起点。 ––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第一个取得实质性成果的港区。2009年6月23日,在国务院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不到两周时间,中电投江苏滨海港务公司就正式成立,7月20日,10万吨级航道工程项目正式开工,成为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江苏省第一个正式启动建设的大型港口基础设施项目。同年12月1日,中电投集团与盐城市政府签订了全面参与滨海港开发建设的合作协议。至此,滨海县成功走出了一条“以大企业带来大项目、以大项目建设大港口、以大港口集聚大产业”的港口开发之路。3年来,该县主动对接央企,先后与中电投集团签订了总投资100亿元的5000千万吨储配煤中心项目、总投资100亿元的4×40万千瓦IGCC项目、120亿元的2×100万千瓦级火电项目:与此同时,总投资120亿元的中海油300万吨/年LNG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70亿元的大唐3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总投资50亿元的华电20万千瓦陆上风电项目均已成功落户滨海港。协议总投资达560亿元。 ––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第一个获得国家发改委新批复项目的港区。2012年5月2日,投资35亿元的中电投滨海港煤炭码头一期工程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这是江苏沿海3年发展历程中第一个获得国家发改委新批复的重大港口基础设施项目,也是滨海港临港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的一个标志。滨海港已跃升为国家生产力布局上的一个重要能源节点,成为向江苏以及华东地区提供有力能源支撑的重要基地。3年来,该县全面携手中电投、中海油、大唐、华电四大央企,重点加快煤码头、LNG、海上风电3大能源项目建设。目前,煤码头一期工程的先导工程––投资10亿元的两条防波挡沙堤已全面竣工,投资1.2亿元的纳泥围堰将于8月底完成。 ––江苏沿海开发第一个以煤电、气电、风电“三电并举”的港区。《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指出;“滨海港区规划为以服务后方临港工业开发为主的港区,近期主要为能源产业服务,以煤炭和大宗散货为主”。这一规划定位,科学指明了滨海港在江苏沿海的发展坐标。3年来,该县秉持“能源港起步、产业港壮大”的发展方向,依托能源项目,滨海港今后将发展LNG综合利用、石化、港口机械、冶金等以“大港大厂、大进大出”为特色的临港工业项目。
延伸阅读 江苏沿海大开发概况 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将江苏沿海发展列为国家战略,要求到2020年,这个地区人均GDP必须超过东部地区平均水平,成为重要经济增长极、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 港口:2012年建成25万吨级规模,2013年达到30万吨级。以连云港港为核心,江苏沿海港口群雄姿初展,南通没有海港的困局已经改变,洋口港、吕四港迅速崛起,盐城的大丰港、滨海港、射阳港、响水港的建设也加快推进。 沿海铁路建设,沿海地区高速公路建设,连云港、盐城、南通机场建设,长江江苏段12.5米深水航道建设,以通榆河为重点的供水工程体系建设都提上了议事日程,一条现代化、大容量的综合交通走廊已走出规划开始建设。 滩涂:近期围填270万亩,远期围填700万亩成为滩涂围垦的目标。省委省政府要求,在不破坏生态环境、不改变辐射沙洲总体动力格局、不影响深水航道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功能定位和开发利用方向,并决定,首先在东台近海潮间带启动100万亩滩涂围垦综合开发试验区工程,为大规模开发探索经验。 产业:连云港正组织实施“千亿产业培育计划”,力争到2012年,高新技术产业、临港基础工业、现代服务业产值全部超1000亿元。而在盐城,“风(能)光(能)”产业风光无限,目前已有6家央企抢滩沿海风场,国家海上风电装备研发中心正式落户,10平方公里的风电装备产业园建设全面启动。南通提出了更加宏伟的目标,强势打造富有南通沿海特色的产业带,力争海洋工程和船舶及重装备、新能源和能源及装备等六大板块产值均达1000亿元。
|
运能过剩 价格战
相关热词搜索: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上一篇:15位专家学者为大连市海洋经济发展支招
下一篇:舟山亚泰船舶修造基地投产